兩岸陶藝的發展--訪陶藝家張清淵先生




比較兩岸現代陶藝的發展,台灣因《中日現代陶藝展》後,開始朝現代發展,而中國則因為日本泡沫經濟後,原有的西方作陶者的赴日取經與參訪吸引力轉移到中國大陸。尤其是在中國推行現代化,原本神秘的面紗消失後,西方的作陶者前仆後繼的前往中國參訪。中國以其幾千年的文化遺產,尤其是在陶瓷文的寶藏,對西方的作陶者更產生了致命的吸引力。

台灣在1999年的鶯歌陶博物館開館後,每年皆有舉辦國際性大型的活動,這對於處於低潮期的台灣現代陶藝環境帶來了較積極與正面的助力。更可喜的是可將台灣藝術家的作品透過國際性的展覽而推入國際舞台。本集影片由台南市文化局長許耿修訪談張清淵教授,以其現身說法,比較了兩岸陶藝發展的異同。


張清淵教授簡歷:
1988-1991 藝術碩士(M.F.A.),美國工藝家學校(School for
      American Craftsmen)羅徹斯特學院(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主修陶瓷雕塑
     (Ceramics Sculpture)副修金工及金屬雕塑
     (Metal Sculpture and Jewelry Design)
1980-1987 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美工科工藝設計組畢業
1992-1993 年度最傑出藝術家獎,美國馬利蘭州州政府頒,最
      高獎金6000美元
1992 紐西蘭奧克蘭國際陶藝展"Fletcher Challenge Ceramics
   Award 1992"
1991-1992 美國國家藝術部(N.E.A.)研究基金,連獲馬利蘭
      州巴爾第摩陶瓷藝術中心羅敏納·徹特研究金兩年
      ,此基金部份由美國國家藝術部(N.E.A.)協助
1991 "Work in Clay"陶瓷雕塑展,德州Wichita Falls Arts
   Museum"Sculpture 91"戶外景觀雕塑展,紐約州州立公
   園Highland Park 永久收藏
1985 優選獎,台灣省立美展,台北市立美展
1984 傳統陶藝第三名
   實用陶藝第三名,台北市立美術館陶藝推廣展
   非實用陶藝第二名
1984 優選獎,台灣省立美展
1984 入選獎,法國國際陶藝展
1983 優選獎,台北市立美展,雄獅美術新人獎